close


不久前,才又送走一屆畢業生,
本來早該要習以為常的導師生態,今年卻特別捨不得。

畢竟,這一班六丙的孩子,不僅是我的學生,更是我的戰友,
我們曾經一起那麼努力的為「十二歲的天空」,留下充滿陽光的笑聲。


兩年前,因為一個早自修天馬行空的發想,
孩子們那副揭竿起義的熱血模樣,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讓人忍俊不住。
當時誰也沒想到,最後真的能完成這本書;
更沒想到,執行這個計畫的過程中,
會有那麼多喜、怒、哀、樂,那麼多第一次。



收到第一位大人物同意接受訪問的「驚喜」;
練習、製作、撰稿、檢討,老師求好心切的「憤怒」;
等待每一次出訪名單,卻始終沒有自己的「哀傷」;
拿到熱騰騰新書,急著翻到有自己名字和照片那一頁的「快樂」。


此外,坐捷運、吃漢堡、參觀總統套房、上電台接受訪問、
出席感恩記者會、接受縣長召見、上新聞媒體、參與電視節目拍攝錄影、
聽到這麼多大人物的肯定:「你們真棒!」全都是第一次。
就連「只要不放棄,夢想就有可能實現」這樣的至理名言,
雖然不是第一次聽說,卻也是第一次如此真實感受。


當然,兩年間未曾料及的挫折、失望也沒有少過,因此,
「怎麼鼓勵受挫的孩子堅持下去?」經常是身邊大朋友最關心的問題之一。
有趣的是,從頭到尾唯一動過「不想做了!」這個念頭的計劃成員,
竟然是老師我自己,反倒是六丙的孩子在一旁默默扮演鼓勵與支持的角色。
無論是部落格上的留言,或是壓在桌墊下的紙條,
都讓那顆已經不青澀卻還是很容易受傷的心,重新啟動。


這樣一次完全不同於之前「以上對下」的體驗,
無意中讓我從孩子的立場去感受,也因此深刻體會幾件事:

首先,無論學習或逐夢的過程,遭遇失敗幾乎是必經的步驟,
而身為親長的我們常常不自覺的犯下同一個問題,
就是急於告訴還在平復挫敗感的孩子:「正確的」作法與方向。
這個期待馬上上軌道的動作,除了阻斷孩子從挫折中發現問題,
找出解決辦法的發展脈絡,更無形中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二次傷害。
因為,他連自己彌補這個錯誤的機會都不被允許。


一定有人會問,「面對孩子做錯事,難不成只能當作沒看到!」
當然不是,其實任何人都一樣,無意犯錯的當下都是恐懼的,
因此,支持力量適時的出現與陪伴,會讓安全感取代無力感。
當孩子發現父母師長知道自己做的不好,還是願意給自己一次機會的時候,
這才是他真正思考「如何處理問題」的開始。

因此,陪伴除了消極的「避免問題擴大」之外,
還有一個更積極的意義,提供足以轉化成勇氣的安全感。


其次,一群人的夢想比一個人的夢想,有更高的機率實現。
這是因為,當一個人的夢想遇到困難過不去的時候,
只需要說服自己就可以放棄,而自己最了解自己,最知道自己的軟弱之處,
因此常常無疾而終,甚至,連第一步都跨不出去。



但是,當夢想有一群人一起追求的時候就不一樣了,
除了自己這一關之外,還有對其他人的責任,不能說放手就放手。
從另一個正面的角度來看,我們有更多勇氣可以振作。
關於這次經驗,我心中常浮現一個畫面:

當初或許是因為一雙大翅膀奮力一振,才帶著一群未豐羽翼飛上天空;
可是之後有那麼幾次,大翅膀累了、感到迷惘的時候,
卻是那一群小小翅膀勇敢的努力拍動。
終於,我們ㄧ起來到那片前所未見的天空。


只是,每每想到這裡,就不免要在心裡為這群孩子感到一點擔心。
畢竟,當他們一腳興奮的跨出國小校門時,
另一腳正踏進的人生新階段,卻有著更嚴格的挑戰等待著。
而且,未來有更多的夢想,都得由他們自己一個人去面對,
沒有了其他同行的翅膀,難免膽怯、疑惑的時候,誰來支援勇氣?



「十二歲的天空」是班上執行《童年‧夢想‧勇氣》這個計畫的成果,
可是最開始在決定這三個計畫核心時,
我們曾就「創意」和「勇氣」有過一番熱烈討論。
後來我們試著從不同角度切入,「缺了哪一個比較嚴重?」



有勇氣缺少夢想,勇氣還能儲備來面對很多挑戰;
但是,有夢想缺少勇氣,夢想將永遠都只是一個「夢」「想」。
基於這個理由,「勇氣」不但成為我們最後一個關鍵選項,
甚至,成為整個計劃的精神


「孩子不缺乏創意,但是需要勇氣堅持童年的夢想,邁向未來。」



飛揚的火紅鳳凰花若是展翅離校的孩子,
那嘎嘎蟬鳴一定就是老師停不下來的嘮叨。

孩子們,

只要不著眼在成敗,為夢想努力的過程一定會有所收穫,
但是,這都得先勇敢的跨出第一步。



祝福大家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許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本文刊載於八月號的《小羊月刊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ds5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2) 人氣()